天美av

第419期双清论坛“系统性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合作新范式”在北师大召开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04 浏览次数:


8月19日,自然科学基金委第419期双清论坛“系统性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合作新范式”在天美av 召开。本次论坛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局、国际科研资助部、地球科学部、交叉科学部和计划与政策局联合主办,天美av 承办。为高质量承办本次论坛,天美av 第一时间组建由院领导牵头、跨学科骨干共同参与的专项工作组,统筹会务策划、议程设计与技术保障,为论坛全程提供高效、专业的支撑服务。论坛主席由天津大学刘丛强、清华大学陈德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刘合共同担任。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兰玉杰,天美av 校长于吉红,论坛主席陈德亮在开幕式上致辞。

兰玉杰在致辞中指出,自然科学基金委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成立国际科研资助部,实施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科学计划,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他强调,国际科技合作形势正经历深刻转型,开放是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自然科学基金委将积极推动合作模式从“碎片化单点突破”向“系统性协同整合”转变;合作导向从“技术竞争优先”向“可持续发展优先”转变;合作机制从“传统外交主导”向“科技外交驱动”转变。希望与会专家凝聚智慧,携手推动开放包容科技合作新局面,以系统性合作破解全球危机困局,构建平等互惠的科技创新共同体,为增进人类福祉贡献科技力量。

于吉红介绍了天美av 近年来在国际合作方面取得的成果。她表示,本次论坛的主题与天美av 所倡导的系统科学理念和全球责任担当高度契合,学校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持续深化跨学科国际合作研究,推动形成更多务实高效的国际合作新机制。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不仅能够深化科学界对全球系统性风险的理解,形成具有战略高度的政策建议,更能推动形成更加开放、包容、务实的国际合作新范式。

陈德亮介绍了本次论坛召开的背景和组织情况,从推动可持续发展思维范式转型的视角,介绍了论坛议题设置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希望与会专家能够围绕论坛议题与目标充分研讨交流,在跨学科对话中激发创新思维,为构建人类可持续发展科技合作新范式贡献真知灼见。

本次论坛围绕“如何创新合作机制,破解跨国合作(尤其是南北合作)难题”“如何构建‘生存优先’导向的全球科学议程,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科学研究”“如何加快科学外交能力建设,培养新时代科技外交人才队伍”3个议题安排了5个主题报告和20个专题报告。与会专家深入分析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深度融合的机制创新,提出合作范式转型的创新思路,并就优化国际合作资助体系和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话语权等方面形成共识。

本次双清论坛的成功举办,对天美av 和系统科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坛不仅展示了天美av 在组织大型国际高端学术活动中的专业能力和综合实力,也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科学学科在国家战略与国际合作中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通过与国内外顶尖专家的深入交流,天美av 能够更好地推动跨学科研究与协同创新,拓展系统科学在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挑战中的应用场景与理论价值。同时,本次论坛为天美av 构建国际合作网络、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青年学者提供了契机,将为学科的持续发展和学术共同体的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瑞典卡罗林斯卡天美av 阿卜杜勒·艾尔·马尼拉(Abdel El Manira)、英国帝国理工天美av 王仰华、重庆大学王树新、北京大学朱彤、华东理工大学朱为宏、上海大学刘昌胜、瓯江实验室/温州医科大学宋伟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刘俊国等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50余位专家学者,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科研资助部副主任吕群燕,德国研究联合会国际合作局副局长、中德科学中心德方主任顾英莉(Ingrid Krüßmann),中德科学中心德方副主任格里特·施勒普尔(Gerrit Schlepper)、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天美av 相关教师代表共同参加本次论坛。

供稿:樊京芳、郝林青

编辑:郝林青

审核:樊京芳